宁夏新闻网讯(记者 丁冬 文/图)秋日的阳光洒在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瑞村,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延伸至家家户户,整齐的砖房白墙黛瓦,两旁的路灯排列整齐,几位老人坐在文化广场的长椅上悠闲聊天,孩子们在健身器材旁追逐嬉戏。谁能想到,这里曾是“沙尘漫天飞”的移民安置区。
“刚搬来那会儿,土路坑坑洼洼,一刮风就睁不开眼,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行。”村民糟富军指着自家宽敞的院子感慨道。2012年,他从西吉县搬迁到红瑞村,如今不仅在县城买了房,村里的变化更是让他赞不绝口:“污水管网、自来水全通了,村里的卫生院每周有专家坐诊,孩子上学出门就是学校,去年道路硬化亮化后,晚上出门跟城里一样亮堂!”
红瑞村的蝶变,是红崖子乡探索“底子”“面子”“里子”“路子”基层“四维治理”的成果。近年来,该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先后实施道路硬化、渠道砌护等工程,新改建农村道路28.6公里,惠及7个行政村1.2万群众,农村路网通达率达100%;建成污水处理厂4座、垃圾分拣中心2个,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95%,公共服务配套全面升级。
走进红瑞村的温室大棚,绿油油的辣椒长势喜人;在肉牛场和肉羊场里,牲畜膘肥体壮。“村里建了122座温室大棚和养殖基地,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,人均年收入从2000多元涨到了18000多元!”正在大棚里劳作的村民笑着说。产业兴旺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,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近年来,平罗县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抓手,常态化开展村庄巷道、河湖沟渠等综合整治,建成1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,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;在灯塔新村、红翔新村等村通过建设集中管网,推进厕所污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。目前已建成57个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,通过推行“两次六分、四级联动”模式,资源化利用率达39.6%。同时,全县13个乡镇均建成农村户厕运行维护站,探索长效管护机制,让“厕所革命”惠及更多农户。
如今,漫步平罗县的乡村田野,水清岸绿、村容整洁、产业兴旺的新图景处处可见。从基础设施补齐到人居环境改善,从产业发展壮大到群众生活提质,平罗县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效,让乡村既有“外在颜值”,更有“内在气质”,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已然绘就。